中国国家旅游局长邵琪伟2月26日在台北参加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时建议,两岸旅游业应互送客源,发展台、港、澳等地“一程多站”的旅游产品,吸引大陆观光客登台。
这番话听进台湾旅游业者耳里,应该是百感交集。
中国大陆观光客(简称“陆客”)赴台措施启动逾半年,陆客抵台人数至今摆脱不了每天300至400人的低档气势,台湾业者心急如焚,争食陆客的梦想仍旧陷在技术性的障碍中,持悲观看法者认为,短期间陆客来台的荣景遥不可及,有台湾旅行社业者甚至说:“可能要等到下辈子。”
去年六月,中止十年的两会(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)重回谈判桌,签署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》及《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》。象征松绑的陆客首发团搭乘包机,在7月4日盛大登台,兑现台湾总统马英九主打两岸松绑重振经济的首项主张,也振奋台湾搁浅已久的发展信心。当时,台湾大多数人认为,陆客效应将是巨大的商机。
但这个美梦,随着陆客首发团旋风式环台后,日渐褪色,时值半年,台湾被迫得面对残酷现实。
根据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发布的数据,去年7月到12月,共计有2722团、5万4249名大陆旅客入境。换算下来,每天大约只有324名大陆观光客登台,这个结果仅达到官方目标的一成。
马英九上任前后,不断对外宣称,只要陆客松绑,第一年可达3000人,第二年5000人;第三年7000人,第四年达1万人;估计首年可以吸引110万陆客来台,创造600亿(新台币,约26亿5700万新元)商机,并可新增4万多个就业机会,将失业率降低一个百分点。主计处也同时预估,整体产值将可为GDP贡献0.1个百分点。
但陆客来台松绑半年多来,成绩并不达标,迫使台湾交通部去年底做出修正,首年陆客目标人数从3000人调降至1000人。民间期待陆客商机的情绪,也从热烈转趋冷静。台湾观光业者的不安与抱怨,正累积并转向要求台湾当局寻求解决之道。
接待大陆团的台湾天海旅行社副总经理林德仁向本报说,当初市场曾就台湾现有的观光资源,评估出陆客是每天1000人,“但上面评估过于乐观”,加上全球景气下滑,台湾媒体报喜不报忧的炒作,造成期望落差。
技术门槛影响观光人数与便利
去年12月,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来台进行两会第二次协商,签署《海峡两岸空运协议》等四项协议,两岸正式迈入大三通(通航、通商、通邮)时代,但针对台湾方面提出陆客数量不足的检讨,释出的善意则有限。
根据台湾最新统计,春节九天连续假期,访台的陆客日均数1466人,但春节结束后,根据台湾业者林德仁所了解的数字,又回到假期前的300至400人。
两岸平日包机通了,旅游门槛解除了,台湾期望有钱有闲的大陆观光客源源不断涌向台湾。但学者认为,陆客来台观光并非单纯如台湾期盼的旅游收入,而是大陆对台政策的筹码之一。
事实上,陆客观光申请虽松绑,但申请程序远比想象复杂且严格,因为在两岸签署的协议书中,双方各设下的技术门槛,影响了观光人数与便利性。
这加上台湾旅游成本不低,拉低旅游产品的竞争力,环环相扣的问题链,影响了有心来台一圆美梦的陆客心情。
台湾师范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范世平说:“(大陆)有心要开放,可用政治力解决,之所以让它(技术问题)存在,背后还是有些政治动机。”
陆客松绑后,两岸面对新的国安考量。因此,双方协议设下陆客的资产证明制度,但由于立场差异,双方产生了标准的不一致,只要大陆管制趋严,便可以从源头轻易控制陆客来台的数量。
去年下半年,北京宣布缩紧大陆居民赴澳门自由行的规定,便引起外界对于澳门菠菜业冲击的讨论。
根据两岸内部各自订定的大陆游客入台资格审查办法,双方要求必须提出5万元人民币(约1万1100新元)的资产证明文件,大陆为了加强管制,单方面要求陆客必须缴交5万元人民币保证金,限制居民出境台湾的意愿。这个规则,未曾加诸在其他出境地。
“一次到位没有菜”
本报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办事处向中国国旅、中青旅等组团社询问的结果,除了北京居民及上海的退休人士无须缴纳保证金外,其余地方的居民都受到约束,而广东更严格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