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上周三沒有賽事,筆者終於抽空看了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,相信若果有睇過此電影的六十後、七十後甚至八十後,都會細味着當年我們在初中或者高中階段,追過自己心目中的「沈佳宜」的片段。
其實馬圈的《那些年》情懷,比現實生活更多。老一輩的馬迷可以會回想起當年「祿怡」、「永勝」等佳駟的精采演出。中年的一批就會回憶起「同德」、「快樂八十」、「通靈」及「晨鋒」的各場大戰;三十多歲的就可能是「及時而出」、「翠河」、「金蘋果」、「生圖」,甚至近年的「有性格」、「百勝威」、「精英大師」及「爪皇凌雨」等。相信馬迷都對牠們的表現瑯瑯上口,講到滔滔不絕。這些馬匹相信都令許多馬迷難以忘記,原因是牠們的確天生具有王者風範,在綠茵場上交出優秀表現,就算分文沒有下注,也看得津津樂道。
超新星投票效果成疑
然而,馬會近兩年舉辦的「超新星」投票,筆者非但覺得選出來的馬匹不會對投X有幫助之餘,牠們也難以令馬迷留下深刻印象。當然,上季馬王「雄心威龍」的精采表現,日後也有可能被傳頌下去,但至於上季其他的「超新星」有哪幾匹?恕筆者真的不太記得起。
至於今季首階段的「超新星」投票,除了「金鎸龍華」及「醒目精英」外,其餘馬匹是否也可令馬迷留下深刻印象?我個人認為並不會,馬會硬銷這些活動,到頭來也難成馬迷的集體回憶。
反而當年馬會沒有這些活動,馬迷對一批馬王級分子的記憶卻歷久常新,證明王者風範難後天塑造,如馬會集中資源在其他方面宣傳,可能會有更大效益。
張允峰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