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筆者在拆禮物日跟友人踢波,被問及剛戰初出馬「里奧威利」的機會,他對該駒機會相當看好,但筆者的意見卻並不相同。最終賽果各位已經見到,惟筆者想藉着空檔,再仔細講講個人對澳洲賽事的觀點。
若果大家有留意,在10/11年馬季由澳洲來港的85分馬匹,數目遠不及歐洲馬,甚至連新西蘭馬也不如,較出名的已是「活出美麗」及「多采多姿」,這其實與近年澳洲賽馬業蓬勃不無關係。近年澳洲城市馬場的獎金增加不少,像本周六在滿利谷舉行的除夕賽事,其中一場100分或以下的賽事總獎金已是10萬澳元(即79萬港元),而「里奧威利」之前所處的西澳,周末將舉行2400米二級賽柏斯盃,總獎金亦達40萬澳元(即316萬港元),更不用說春季及秋季嘉年華等各場大賽。
聖樂邦外地已用盡
在獎金豐厚的情況下,馬主也不太願意將具級際賽實力的馬匹售來香港,有些甚至會故意提高價錢,嚇走香港馬主。至於肯賣來港的馬匹,亦很可能在彼邦已經被用盡,如「聖樂邦」當年來港時亦高達89分,但至今18戰仍未勝,就是其中例子。
其實近年也有些西澳馬來港,像「三和之星」、「喜得法」等,卻沒有一匹可成為頂班分子,而且不少高分西澳馬,都會售到較為接近的新加坡,來港的卻不多。筆者在新航盃時,亦曾問過對星馬兩地有認識的評馬人,他們指西澳馬實力與新加坡相近,故有較多西澳馬運到當地服役。
因此,筆者對「里奧威利」能否躋身頂班,一直抱懷疑的態度,始終新加坡近年只出了一匹「火箭人」,其他頂班馬的質素與香港仍有距離。當然,個人希望每位馬主購入的馬匹,都能在港交出成績,但始終跑馬涉及多項變數,未必能盡如人意。
張允峰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