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「三冠馬王」是賽馬國家創造出來的東西,目的是給馬主們一個目標,亦是對明星馬的一份肯定。不過,近年三冠王可說是世上難求,多個賽馬王國已有多年未見。
在英國,三冠王包括二千堅尼、葉森打吡及聖烈治大賽。為世人所熟悉的Nijinsky在1970年連下三城,贏得這馬匹的至高榮譽,亦是對上一次英國賽馬史產生的三冠王。澳洲的三冠王則包括NSW蘭域二千堅尼、NSW玫瑰崗二千堅尼及AJC澳洲打吡,當地之前一匹三冠王,已是1996年的Octagonal。美國方面,三冠王由肯德基打吡、必利是錦標及貝蒙錦標構成,最近被搬上銀幕的名駒「秘書處」,便曾在1973年寫下光輝的一頁。
至於香港的三冠王,則無年齡限制,並由董事盃、香港金盃及香港冠軍暨遮打盃組成,至今只有「翠河」於1994年贏得此項殊榮。
為甚麼現在較難有三冠王誕生呢?首先投資賽馬的馬主較以前多,實力馬匹數目因而增多,競爭自然更大;再者現代賽馬較着重商業,馬匹訓練亦因此受到局限。而較重要的原因還有馬匹配種,在有育馬業的國家,配種價值是主要方向,在權衡輕重下,三冠王縱使是舉世無雙的美譽,亦可能成了犧牲品。近年最有機會成為三冠王之馬是「海都之星」,但馬主最後捨棄了聖烈治大賽,而選擇凱旋門大賽作為這一代馬王的告別戰,使牠未能成為三冠王,實在令人感到有點遺憾。
曾祥永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