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早一陣子,國慶60周年紀念,不少報章都會刊出一些中國過去60年的大事,回顧一下我們祖國發展到今時今日,所經歷過的種種印記。本報亦不例外,以當年今日式的手法,在國慶一個月前,每日用摘要的形式回顧過去,讀者們均看得津津有味。但有日發覺所摘錄的歷史事跡有不妥之處,這篇是報道有關當年今日在中國甚麼地區的慘事,當然這是歷史,也是大事,但配合國慶主題,似乎有不恰當之處,最後還是抽起,改以其他大事回顧代替。慶祝周年紀念,着眼點應該在報喜,盡量避免報道一些痛苦經歷,要不然痛苦的經歷有甚麼值得慶祝的地方。今年,香港馬會成立125周年,季前經已籌辦一系列慶祝活動,稍後會在十一月上演,雖然現距125周年慶祝活動尚有時間,但現時已有報章開始介紹馬會這125年來的大事或是發展經歷。 ??有日與一位馬圈前輩談論這個題目,見到一些回顧特輯,展出1918年的馬棚大火所燒掉的竹棚,無疑這件是馬會發展歷程的一宗大事,卻用在紀念馬會成立125周年的特輯上,這手法正是先前所述不恰當之處,有時贈慶也要講求技巧,不然出現反效果作用,屆時贈慶變成攞景。其實,馬會成立了125年,期間值得拿出來懷緬的事例多不勝數,正如上周婦女銀袋錦標,賽事要在天雨下角逐,頒獎儀式則在天幕沙圈下進行,回想起當年建成的漏水天幕,儘管彈劾聲音多,但最終經改良修補後,現今的天幕沙圈,經已發揮它的所長,假如當時沒有這構思,可能今天雨下的頒獎禮,一如跑馬地要在過磅室前找一所避雨的地方進行。說回今期心水,封面用了初出的「好利利」,有權一出即勝,封底的「愛睦善」值得再追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