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筆者經常強調一點,賽前想像與現實結果可以完全是兩回事,尤其到了揀馬的時候,更不可過分主觀。如果以「主觀願望」去放大該駒的正面因素,而將其負面因素完全遮蓋,你在投X已經失去了理智思維,最終只落得輸錢下場。當然,我也非常明白每個投X者也有自己的心頭好,可能是騎師,可能是馬兒。每逢一見到心頭好,一定會投射百分百的「主觀願望」,認為該駒或該名騎師一定可以克服所有困難,為你贏錢。但問心一句,超班馬及騎師真的可以百分百扭轉劣勢嗎?不會吧。
以前晚出爭第七場1650米的「愛的呼喚」為例,大前仗只贏四班谷草條件賽,前仗升班轉跑田草1400米再上名,計紙上賽績的確唔錯,但這席第三真是大家想像中的高水平表現嗎?該仗步速慢,頭1000米造超過一分鐘段速,那麼馬兒若在外早發力,反而可免去因步速慢而遇上塞車風險,所以,「愛的呼喚」前仗表面上是四蝕位,但其實因禍得福,賺形勢跑第三。再者,情況相若的「豐衣足食」再出排一檔慳慳埋埋也是陪跑而已。到了前晚夜賽,「愛的呼喚」初跑谷草一哩,更命是C欄排11檔。有些人一廂情願矇住雙眼去下注,但投X前是否應想想人馬究竟怎去克服?跟前又未必做到,亦未必埋到尾,縮後又唔夠主要對手衝。由此可見,明星效應,不能盲目跟隨。(廖浩賢) |
|